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孝道的论述
时间:2008/7/14 22:18:25,点击:0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 (孔子)
孝就是,能干的继承先人之意志,能干的遵循先人之事业也。
惟顺乎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祗顺父母,才可以解忧愁。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孔子)
讲到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各种教化都是由此产生出来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孔子)
一个人的身躯四肢毛发肌肤,都是从父母禀受来的,不敢毁坏伤残,这就是尽孝的第一步。立身处世能本着孝道行事。把自己的名声显扬于后世,使父母得到光耀,这就是尽孝道的最终境界了。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孔子)
孝道,是开始于奉事双亲,中要事君行道,最后要立身扬名。
天地之性惟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
天地中间,万物各有天然的性,只有人性最是尊贵,凡人日常所常做善事,顶好的没有超过这个孝道。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孔子)
为人父的,如果有些行为不端的话,有谏诤的儿子,劝他改恶从善,自然没有过失,那么一身,就不会堕落不义的臭名。
夙兴夜寝,无忝尔所生。 (诗经)
早起睌睡,努力学业,勿让你的父母感到羞愧。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其亲。 (孔子)
为人儿女奉事双亲,应该怎样做才好 ?
(1) 日常在家里的时候,要尽恭敬的孝心,早晚要问候请安,一日三餐,还有以外的饮食,都要敬意,不可有些怠慢。
(2) 养亲的时候,须要和乐的心情,时常现出和颜悦色,言笑承欢,使父母没有感到不安。
(3) 父母患病须要尽那忧虑的心。 求医诊治,以祈早日痊愈,如果还没见效的话,必要继续就医,不可放任才好。
(4) 万一不幸父母死亡的时候,当然尽着哀悼的心,悲痛哭泣,遵礼治丧,适合自己的力量。
(5) 至于死后的祭祀,要尽人子女思慕父母的心,庄严肃静,回想父母生前容貌,宛然如在其上
以上五件,如果都能做到,方才可以叫做能够奉祀双亲啊。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孔子)
孝道本是有关于天,天生万物为心,普遍仁慈爱护,是永远不变的,所以叫做天之经。孝道也是有关于地,地以繁殖养育万物为怀,一切顺承都是相同,没有差别的,所以叫地之义。人生于天地间,上禀天的仁慈,下随地的承顺,那性质本是很好的,在少时候,就教导以礼文,自然晓得爱亲敬长,对这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了悟以后,无不行孝于父母,而力行善事了,为甚能得达到这么良好的效果呢? 因为孝道是天经,地义,民行,三才一贯的。
罪莫大于不孝。 (孔子)
最大的罪恶,便是不孝。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为人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孔子)
不爱父母而爱他人的,叫做悖德。不敬父母而敬他人的,叫做悖礼。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孔子)
爱亲的人,不敢和人交恶,敬亲的人,不敢对人傲慢。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句劳,欲报深恩,昊天罔极。 (诗经)
父母生我,母亲养我,怜惜疼爱的父母养育我尽了辛劳,虽欲图报,然其恩德,如天广大无边,不知怎样才能报答之。
无念尔祖,聿脩厥德。 (诗经)
周父教训成王说:你不记念你祖父文王,继承和修习其德业乎。
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礼记)
为人子的,出门必告父母所到的地方,回来必见父母,就回来了,所游必有一定的地方,所习必有专业。
为人子者,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礼记)
为人子的,要听父母无声的声,要看父母无形时的形。
显扬祖先所以崇孝也。 (礼记)
显扬祖先,便是尊重孝道。
事亲,有隐而无犯。 (礼记)
事亲,要暗中弥补父母的过失而不冒犯。
父母之恩,云何可报,慈如河海,孝若涓尘。 (孝思赋序)
父母之恩广大,不知如何才能报答,父母疼爱子女,恰似河海之深,子女孝敬双亲,如水滴和埃尘之微小。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对青少年进行孝道教育的探讨及其反思
下一篇: 论孝道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