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好汉反剽
社科论丛
校园文化
好汉教苑
好汉哲学
学习方法
心灵抚慰
好汉人生
好汉管理
学术服务
好汉网主
说好汉网
English
学术商城
学术交友
访客留言
世界天气
万年日历
学术吧台
各国会议
在线聊天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社科论丛

学术界关于『以人为本』的探讨

作者  |  来源于  |  编辑于2009/3/22 10:07:36  |  浏览  次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Twitter推特网+ 用邮件推荐给朋友+ 打印

在新的世纪里,人的发展被推到历史的前台,以人为本成为学界和实务界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命题,这一古老命题在广度、深度上都有新的发展和增强。

以人为本具有丰富的涵义

    以人为本这个命题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以什么人为本”和“以人的什么为本”。这里要着重理解两个概念,即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与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中的“本”。

    “本”指什么?有人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以人的生活条件来分析和解决与人相关的一切问题。现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思想主要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人是社会的主体,是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第二,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以人为本的实质,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另有人认为,以人为本有三层涵义: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强调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解放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实践中,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运用历史(符合规律发展的要求)的尺度,也要在制度和特征上确立并运用人的尺度,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也有人认为,人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世界之本:人不仅是自然之本,而且是社会之本。而精神和意识本身就是人高度进化的产物,是人的思维的结晶,它以人的存在为载体,自然也是以人为本的。以人为本是对世界本质的正确认识和如实反映,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对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首肯和认同。人是终极追求意义上之本:“本”还有终极追求之意,以人为本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吻合,人的全面发展是普遍的权利和总体性的概念,以人为本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基础、底线、和基石。

    “人”指什么?许多学者认为,不能把它理解为以个人为本,尤其不能理解为以我为本。以人为本中的人当然要落实到个人,但人是相对于物来说的,不是相对于社会来说的,所以,这个“人”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人,甚至是每一个人,即全人类。也有人认为,唯物史观之接纳以人为本,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这里所说的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这是正确理解以人为本原则的必要前提。光是以人为本不能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区别开来,打出以人为本旗号的,并不见得就是唯物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在运用以人为本时,首先把具体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作为前提,把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所以,我们的以人为本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有些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所指的人有两点质的规定性:第一,它指的是全体人,至少是绝大多数人,不是一部分人,更不是少数人。第二,它指的不仅是当代人,还包括后代人,让发展的成果造福子孙后代。

    还有学者指出了以人为本的深层本质:以人为本既体现了人与人的世界的同一,又体现了人与人自身的同一,因此,以人为本不应该被理解为某种另加与人的世界或外在与人的世界的超人主宰的导向意识,而应该被理解为作为类存在物的人自我反思、自我觉醒所达到的对象意识。这种自我意识也就是人关于自己作为人的人格的自觉理念。以人为本不仅意味着人是人的世界及其历史的根本、主体,而且还意味着人本身是人的根本、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因而人本身就是自己独立人格的主体。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当作人,因而也要尊重人。每个人既要把他人当作人,也要把自己当作人;既要尊重他人,也要自尊。这就是人作为一种类存在物所表现出来的平等的、内在的人的同一关系。

如何贯彻以人为本原则

    在讨论中,人们就怎样实施以人为本,厉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和现实途径发表了不少意见和建议。有人认为,以人为本的当务之急是:第一,重视劳动就业,实行工者有其业。第二,重视贫困救助,实行贫者有其济。第三,重视教育改革,实行学者有其教。第四,重视信用建设,实行行者守其信。第五,重视食品安全,实行食者保其健。第六,重视解放人才,实行才者尽其用。另有人认为,要真正做到坚持完整的彻底的“以人为本”,逐步克服与扬弃片面的不彻底的“以人为本”,全面地处理好“以人为本”命题中包含的各种矛盾,关键是贯彻以下三个紧密相连的基本原则。一是社会公正原则。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原则。还有学者指出,以人为本的实践操作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走“自然——人道主义”之路。第二,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党和政府在制定方针政策时要以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不能见物不见人,或把人放在次要的服从位置,不把人当目的,只把人当手段。第三,实行多元文化,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人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提供宽松的舆论环境。

    许多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发展中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只追求物质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不顾及或较少顾及人的生存条件、生活质量和人的素质改善和提高的程度。要一切以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的物质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转移,所有的发展都要着眼于人,着眼于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以及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民为本,因为在社会主义中国绝大多数人是作为人民中的一员存在的。我们在提出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同时,还要提出以民为本的执政观和政绩观。

关于以人为本的根据问题

    提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和历史背景。有人认为,人之所以能够为本,首先,人类能够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当作是属人的,这个世界是属于人类的;其次,人类认为这个世界不但属人的,而且能够被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第三,人类改造任何事物不是无意识、无目的的,而是有目的地满足人类的需要;第四,人类的需要是无止境的,人类智慧的发展和进步也是无止境的,所以人类改造世界的原动力是永恒的,永不枯竭的。另有人认为,在历史观中突出以人为本,依据在于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意识到这一点,把它自觉地作为人们观察社会历史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有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还有学者指出,社会有机体是人的社会与社会的人的辨证统一,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统一的,坚持以人为本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重要思想,正是建立在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辩证统一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也有人认为,人的正常生存条件,人的世界、社会乃至“正常状态”的人本身,都是通过人的自主、自觉、作为的活动(劳动)实现的“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马克思),即由人的活动(劳动)按人的方式和在为人的意义上所实现的人同自然界的统一。既然如此,那就意味着体现这种统一的人的世界、社会是以人为本的。再有人认为,提出以人为本的社会历史背景在于:首先,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变得日益突出,由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中心走向以开发人力资源为中心;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才是保证,人的全面发展是目标;最后,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的反思而提出的一种理念。

确立以人为本的目的和意义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已经开始不断消除过去社会中人的个体发展与“类”发展对立的社会基础。当今提出以人为本,从哲学上说就是要使人成为社会发展真正的主体,使其居于本位;从政治上说,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成为我们社会真正的主人;从经济上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从人与人的关系来说,就是人人都要把人当作人来对待,尊重人的权利与尊严。总之,以人为本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人的个体发展与“类”的发展相分离、相对立的社会现象,在各项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中要防止重新出现社会对抗,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未来的那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创造现实的基础。另有学者认为,以人为本的社会意义是重大的:第一,以人为本有利于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第二,以人为本能极大地调动人的自觉能动性。第三,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