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好汉反剽
社科论丛
校园文化
好汉教苑
好汉哲学
学习方法
心灵抚慰
好汉人生
好汉管理
学术服务
好汉网主
说好汉网
English
学术商城
学术交友
访客留言
世界天气
万年日历
学术吧台
各国会议
在线聊天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好汉教苑

评教授建议语文课本删除《水浒传》血腥杀人内容

作者  |  来源于云南信息报  |  编辑于2010/6/3 15:54:47  |  浏览  次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Twitter推特网+ 用邮件推荐给朋友+ 打印

近日,有媒体报道说,有教授在自己的博客中建议初中语文课本删除《水浒传》血腥杀人内容。我非常赞成。我们对意识形态的管理非常到位,但对暴力教育管理完全是空白。到处都是暴力场景和内容。该教授这里提到的情况完全是不符合教育目的的。我的个人观点是:不仅这篇文章应该删除,而且应该彻底审查我们所有课本的暴力内容。实际上,包括《水浒》《西游记》《三国》《封神榜》《红楼梦》等都不适合进入中小学教材。这些书到大学看还可以说得过去。可能我比较极端,但的确是这样。

该教授的博客详情可参见:http://blog.sina.com.cn/houhuiblog。下面是一家媒体的报道。

----------------------------------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的精彩片段,从上世纪50年代选入初中语文课本后,成为几十年不变的保留篇目。近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室教授侯会在网上发表博文提出,这一篇目描写过于血腥,不适合放在中学课本中。此言在网上引来热烈讨论。

侯会在博文中表示,“喜欢鲁智深,而‘拳打镇关西’一段又最能体现其打抱不平的侠义精神。但该文的核心,无非是描写一个杀人场面,血腥内容为花团锦簇的文字所掩饰,是否适合放在中学课本中,是个问题。”侯会认为,对人格尚未定型的十几岁的孩子,由此带来的影响很难确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醉打蒋门神》等篇目也有类似问题,因此还是“从中学语文教材中拿掉为好”。

《天府早报》昨日消息称,新浪网上针对此事的投票,73%的网民选择了“应保留”,只有7%的网民选择了“应删除”。《羊城晚报》昨日消息称,网民对此有赞同、反对侯会派,还有人持折中观点。有网民担心,今天为了抹杀暴力就要删《水浒传》,明天为了拒绝早恋是不是要删《红楼梦》,那么《西游记》虐待动物应不应支持?教育部人士回应《羊城晚报》称,课文一般由各出版社组织专家选定,教育部只是进行审查。

----------------------

以下摘自侯教授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8b3740100l6jo.html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的精彩片段,从上个世纪50年代即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成为几十年不变的保留篇目。

从内心讲,我对此篇十分欣赏。原因很简单,我本人讲授古代文学课,对《水浒》情有独钟,写过十几篇专论文章,也出过专书。在梁山诸人中,我最喜欢鲁智深,他性格豪爽、正义在胸,思想境界远超他人。“拳打镇关西”一段又最能体现其打抱不平的侠义精神,文字也足够精彩。我想,如果把这段故事删去,《水浒传》无疑会大为减色。

然而这样一篇文字,是否适宜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呢?古人云“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并非全无道理。仅就后半句而论,少年人血气方刚,易于冲动,思想尚未定型,是非辨别能力稍逊成人;读多了《水浒》文字,难免要揎拳捋袖、跃跃欲试,其后果不言自明。撇开古人的训诫,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们应当有着健全的人格,完善的道德修养,表现为自尊自重,具有正义感及进取精神,富于同情心、宽容心,尊重他人、珍惜乃至敬畏生命、恪守法制……

而《鲁提辖》一篇的核心,无非是描写一个杀人场面,尽管血淋淋的内容被生动的比喻、花团锦簇的文字所掩饰,但丝毫不能改变一个生命当场陨灭的残酷现实。我不反对在大学课堂上给更为成熟的年轻人讲析这样的经典片段,然而这样的故事是否适合放在中学课本中,则是个问题。人格尚未定型的十几岁的孩子,会由此产生何种联想、这又会如何影响到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是很难确知的。

我们已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报道:一伙十几岁的中学生群殴同学或路人,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致残致死的后果也时有发生。——上个世纪50、60年代,我们习惯说一个人“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以区别于受旧式教育的人。然而到了今天,哪个孩子不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而少数少年身上令人不寒而栗的邪恶与冷血,又是从何而来?

当然,社会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太多的血腥暴力的影视节目,做得越来越逼真的网络打斗游戏,种种强烈的感官刺激,对沉溺其中的孩子们的心理性格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尖声惨叫、鲜血四溅、一枪毙命……这些血淋淋的逼真场景,在他们早已见惯不怪、视为平常,他们的一颗稚嫩的心,也因此变冷、变硬!

然而回到课堂上,他们所读的课文,依然是打打杀杀。还不止《鲁提辖》这一篇,高中课本还选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同样是《水浒传》节选。林冲在那个风雪之夜挺枪挥刀连杀三人,场面更为恐怖。然而此前林冲含怨负屈、饱受逼迫的情节,却由于篇幅的限制,不能尽选为课文。于是学生面对的,便只有最后的雪白血红,以及林冲被仇恨扭曲的那张脸。

鲁、林这两篇,还有同情及反抗的正面因素在内;另有一套初中语文试验课本,把《武松醉打蒋门神》也选入其中。这原是武松在两股“黑恶势力”火拼中跟对方打手蒋门神争锋的故事。武松此番作为,绝无正义性可言。他将蒋门神打服后,还约法三章、警告对手:“……你从今日……离了这快活林,连夜回乡去,不许你在孟州住!在这里不回去时,我见一遍打你一遍,我见十遍打十遍。轻则打你半死,重则结果了你命!……”这套言语,今天的街头小流氓个个还在说,不想我们的语文教材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教科书”!教材编选者大概只考虑到自己的欣赏口味,只看到表面的文字热闹,却忽视了教材编写须有益于公民教育、道德培养的大原则——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这都是教材编写不容乖背的铁律!

因此,当现实生活中出现青少年虐打乞丐、残杀神经病患者或群殴同学的新闻时,我们不能不考虑教育所应当担负的责任。人毕竟是由动物进化而来,人心最隐秘的深处,总还不能彻底摆脱那点动物本能——嗜血与暴力代表着捕获食物及个体求生的本能欲望。我们的教育是引发、煽动这种欲望,还是用文明的熏陶来消解、转化这种本能?这是个原则问题,万万不可轻视!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中国确也还盛行着《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但这是为了社会还有三国气和水浒气的缘故。”(《叶紫作丰收序》)有一年研究生考试出了这段话让学生分析,竟有八九成考生回答:这是鲁迅在颂扬《三国》《水浒》。——这真是错得出了圈!鲁迅先生的口气,分明是在抨击当时犹带封建遗风的社会风气,从而表达他对“国民劣根性”一贯的批评立场。

在现代教育中,《三国》《水浒》等古典小说名著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究竟应如何对待,还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个人的浅见:就《鲁提辖》《林教头》《武行者》这几篇而言,还是从中学语文教材中拿掉为好。